Brett Myers去年沉寂一整季,被丟入bullpen後的表現也只能說中規中矩,沒特別突兀。Brad Lidge加盟後,Myers勢必被擠回rotation。不過令人意外的是,Manuel不知是吃錯藥還是心裡有所愧疚,沒想到會安排Myers擔任開幕戰先發。Brett Myers一看就是SP的料,問題是Charlie Manuel腦殘,有了新歡就把舊愛打入冷宮。良心發現後,為了彌補過去的錯誤,甘願冒著Cole Hamels不爽的風險,也要把Brett Myers拱上opening-day starter的大位。寫到這我只能說,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?
就stuff而言,Brett Myers可說是No.2中的極品。2005、06年算是有投出期待的球季,就從這兩年表現較好的場次,隨便挑一場來看。
2005.5.3 PHI vs. NYM
fastball 89~94mph,最慢88mph,最快95mph,均速91.95mph
就這場而言,算是有plus
Myers也丟cutter,87~91mph,感覺挺不錯。
curveball 76~83mph 變化幅度不是說超大,也不是走傳統軌跡,但變化角度、軌跡夠犀利。這顆在NL右投中,大概只輸Ben Sheets、Kerry Wood,與Oswalt差不多同等級。
changeup 83~85mph 算是配球用的球路,偶爾針對左打者時會秀幾顆。
Joel Pineiro曾經被寄予厚望,02、03年也至少投出了No.2的身價;假以時日,爭奪Cy Young也是很可以期待的。我不是在亂掰,這可是BP 2004當初對他的評語。
受傷前,Joel Pineiro的two-seam fastball大約在90~92mph;必要時,能衝上94mph、95mph。Curve、slider輕輕鬆鬆也有plus,再加上不錯的changeup,當初誰敢說Pineiro不是No.2的料?不過我倒是看過不少人趁他爆肘炸掉後就開始落井下石,玩弄小樣本、搬弄是非,說Pineiro當初是靠唬濫~
因為stfo的影響,我個人對小樣本(一整年的數據也算小)一向不太感興趣。HR/FB、BABIP不合理又怎樣,反正遲早會迴歸到正常值。再說Pineiro那兩年,BABIP算很正常,分別是.286、.280,03年HR/FB(8.5%)是稍低了點,但也沒啥好大驚小怪,影響小樣本變化的外在因素很多。關鍵是球技還在不在,帳面成績符不符合投手本身的stuff...
Pineiro只要健康,把fastball重新找回來,東山再起不是絕無可能,何況他身處NL...Oliver Perez不也辦到了(Pineiro還有Dave Duncan的加持)。
去年轉隊到Cardinals,有點起死回生的跡象,我特別選了場表現較好來品嘗。
2007.9.27 STL vs. NYM
fastball 89~94mph,均速91.16mph,這場球速有飆出來,勉強達到plus的低標。
curveball 77~81mph 不論是幅度還是軌跡,都沒啥好挑剔的,大概投在55~60分的範圍。
slider 84~89mph 看起來挺tight,威力不輸curveball。
changeup 83~87mph 刻板印象中,Pineiro的changeup不太顯眼,這場卻能投到plus,還不只一顆。比較平凡的那幾顆,起碼也有50分,讓人感到十分驚艷。
Myers、Pineiro最大的缺陷就在於球速,pitchability也沒過人之處,當Ace也許沉重了點。在健康情況良好、給予機會發揮等前提下,投出No.2的實績是可以期待的。
星期五, 2月 29, 2008
星期二, 2月 19, 2008
《懷舊系列》朴明桓
在SP當中,two-pitch pitcher本來就少之又少,在亞洲更是稀有動物。坦白講,我本來以為朴明桓的兵器庫裡,除了滑球外,還有指叉。後來看握法的慢動作重播,發現投在左打者外角往下掉的球路是slider的握法。我之前已提過,朴明桓在投這顆fork-like slider時, 出手瞬間手腕會往下扣。
既然是懷舊系列,就從早期的投球談起。
2004.10.16 vs. Samsung Lions
fastball投在140~147km/h,均速144.35km/h
朴明桓的fastball是不錯,不過均速鮮少衝破145km/h,沒裴英洙那麼快。雖然控球實在不怎樣,從數據明顯看得出來。但朴明桓有一個特色,就是壞球常常是大壞球,好球卻能塞到很刁鑽的位置,hang在那被砲轟的機率自然較低。看來控球不穩定也有好處,我這樣說好像有點太牽強、強詞奪理?
基本上,朴明桓有三種不同軌跡的slider,其中一顆走傳統軌跡,break時大時小,大概投在132~137km/h,45~50分不等。另一顆球速大約在137~140km/h,軌跡像cutter,跟金鎮犹那顆滿相似的,說是cutter也行得通。第三顆就是之前提到的fork-like slider,有點像v-slider,不過幾乎沒有橫向變化。
2005.10.18 vs. Samsung Lions
fastball 141~147km/h,均速144.16km/h
slider 126~137km/h,45~55分不等。這場滑球投得比較慢,變化角度較犀利,這樣投滿好的。
去年我看了幾場朴明桓的投球,發現他fastball飆不太出來,5/8 vs. Kia Tigers這場我有作筆計,均速掉到140.95km/h,剛猛球威已不復見。
既然是懷舊系列,就從早期的投球談起。
2004.10.16 vs. Samsung Lions
fastball投在140~147km/h,均速144.35km/h
朴明桓的fastball是不錯,不過均速鮮少衝破145km/h,沒裴英洙那麼快。雖然控球實在不怎樣,從數據明顯看得出來。但朴明桓有一個特色,就是壞球常常是大壞球,好球卻能塞到很刁鑽的位置,hang在那被砲轟的機率自然較低。看來控球不穩定也有好處,我這樣說好像有點太牽強、強詞奪理?
基本上,朴明桓有三種不同軌跡的slider,其中一顆走傳統軌跡,break時大時小,大概投在132~137km/h,45~50分不等。另一顆球速大約在137~140km/h,軌跡像cutter,跟金鎮犹那顆滿相似的,說是cutter也行得通。第三顆就是之前提到的fork-like slider,有點像v-slider,不過幾乎沒有橫向變化。
2005.10.18 vs. Samsung Lions
fastball 141~147km/h,均速144.16km/h
slider 126~137km/h,45~55分不等。這場滑球投得比較慢,變化角度較犀利,這樣投滿好的。
去年我看了幾場朴明桓的投球,發現他fastball飆不太出來,5/8 vs. Kia Tigers這場我有作筆計,均速掉到140.95km/h,剛猛球威已不復見。
星期日, 2月 17, 2008
Winning Formula
相信不少人曾用過Pythagorean formula來估計勝場數,後來BP那群人又搞了些exponent的公式出來,不過這些玩意都是在比得失分來估算謂應該有的勝率。去年以得失分差為假設基礎所算來的結果可說是大槓龜...如Diamondbacks,Mariners等隊。我曾看過不少數據頭對Pythagorean formula很感冒,認為這是個無中生有的公式,沒有意義。這群人大多搞了些像WPct = 0.5 + m*a, a=(RS-RA)或是(RS-RA)/(RS+RA)的linear equation來說嘴。不過又有幾人可以解釋為啥光看linear form就夠準,其中又有何意義?
simple linear regression導出的模型
W% = 0.5 + m*a
a=(RS-RA)/(RS+RA)
Pythagorean formula也能改成帶有a的模樣:
W% = (1+a)^x / ((1+a)^x + (1-a)^x)
我必須再次強調這些模型所算出來得勝率是建構在得失分差上;換句話說,在得失分差為零時,勝率永遠是50%。
從數字來解釋也許會較簡單易懂,當RS=RA、a=o時,f(0)=0.5,勝率為50%
RS=1 RA=0時,f(1)=1,勝率則是100%
相反地,RA=1 RS=0,f(-1)=0,勝率為零
相信明眼人已看得出來,這時可以運用Taylor series把f(x)展開:
f(x) about a point x=a,a=o:
f'(a)>0 ,-1 < a < 1
還可以把它簡化成:
真實世界裡,cubic以上的terms會是很小的數字,只看linear部分就行了:
拿像WPct = 0.5 + m*a 這種以simple linear regression去fit出來的模型,就對Pythagorean formula嗤之以鼻、表示不屑的人, 不知在屌啥?
simple linear regression導出的模型
W% = 0.5 + m*a
a=(RS-RA)/(RS+RA)
Pythagorean formula也能改成帶有a的模樣:
W% = (1+a)^x / ((1+a)^x + (1-a)^x)
我必須再次強調這些模型所算出來得勝率是建構在得失分差上;換句話說,在得失分差為零時,勝率永遠是50%。
從數字來解釋也許會較簡單易懂,當RS=RA、a=o時,f(0)=0.5,勝率為50%
RS=1 RA=0時,f(1)=1,勝率則是100%
相反地,RA=1 RS=0,f(-1)=0,勝率為零
相信明眼人已看得出來,這時可以運用Taylor series把f(x)展開:
f(x) about a point x=a,a=o:
f'(a)>0 ,-1 < a < 1
還可以把它簡化成:
真實世界裡,cubic以上的terms會是很小的數字,只看linear部分就行了:
拿像WPct = 0.5 + m*a 這種以simple linear regression去fit出來的模型,就對Pythagorean formula嗤之以鼻、表示不屑的人, 不知在屌啥?
星期三, 2月 06, 2008
《懷舊系列》裴英洙
2004年可說是裴英洙最風光的一年,季後賽就開始燃燒小宇宙,在總冠軍投出職棒代表作,10局無安打。2006年球季結束後,裴英洙馬上飛到美國跟Tommy John報到,手術後整整休養一年,預計在今年復出。韌帶重建這玩意是好是害很難說,手術成功的話,一樣能在球場上叱吒風雲,球速更勝從前。不論如何,動刀就一定有風險,一切看天臉色。在此為裴英洙往日的熱血沸鬥魂留下見證。
2004.10.25 Hyundai Unicorns vs. Samsung Lions
裴英洙的fastball威力本來就不錯,這場更是完全把球速飆出來,144~151km/h,均速148.16km/h
平常fastball當然沒這麼快,總冠軍第1場只有143.71km/h(這場被打爆),第8場145.43km/h。可見fastball平常大約有average的水準,飆出來時才會衝到plus。
slider 133~140km/h,變化幅度不是很大,軌跡倒還算犀利,看起來挺tight的。軌跡漂亮的顆數,介於55~60分間的水準,不到60分。爛的顆數,則掉到45~50分,综合來評價,50~55之間的水準。
SFF 135~141km/h,扣除少數幾顆有50~55分,其他皆在45~50分不等的範圍。幅度較大的顆數,常常會出軌(軌跡犀利度銳減),反之亦然。當時球隊上的二哥金珍雄,forkball就顯眼多了,幅度、軌跡皆滿漂亮的。問題是他沒法把fastball維持在水準之上。打個比方,總冠軍系列戰第6場,141~147km/h,直球均速飆到144.3km/h,有時球速卻會掉到135~140km/h之間跑的範圍。這還只是場次間的落差,也許跟當天狀況有關。不過這傢伙很愛開省電模式投球,我曾看過他登板中繼,一上來連噴了好幾顆150km/h,下一局連140km/h的鬼影都見不到,落差大得嚇人。題外話,金珍雄已退伍,跟著三星獅練球,據說胖得跟相撲一樣(本來就很豬頭)
回到主角裴英洙,平常stuff大約是50-50-50的組合。這場爆氣,衝到60-55-50。
2004.10.25 Hyundai Unicorns vs. Samsung Lions
裴英洙的fastball威力本來就不錯,這場更是完全把球速飆出來,144~151km/h,均速148.16km/h
平常fastball當然沒這麼快,總冠軍第1場只有143.71km/h(這場被打爆),第8場145.43km/h。可見fastball平常大約有average的水準,飆出來時才會衝到plus。
slider 133~140km/h,變化幅度不是很大,軌跡倒還算犀利,看起來挺tight的。軌跡漂亮的顆數,介於55~60分間的水準,不到60分。爛的顆數,則掉到45~50分,综合來評價,50~55之間的水準。
SFF 135~141km/h,扣除少數幾顆有50~55分,其他皆在45~50分不等的範圍。幅度較大的顆數,常常會出軌(軌跡犀利度銳減),反之亦然。當時球隊上的二哥金珍雄,forkball就顯眼多了,幅度、軌跡皆滿漂亮的。問題是他沒法把fastball維持在水準之上。打個比方,總冠軍系列戰第6場,141~147km/h,直球均速飆到144.3km/h,有時球速卻會掉到135~140km/h之間跑的範圍。這還只是場次間的落差,也許跟當天狀況有關。不過這傢伙很愛開省電模式投球,我曾看過他登板中繼,一上來連噴了好幾顆150km/h,下一局連140km/h的鬼影都見不到,落差大得嚇人。題外話,金珍雄已退伍,跟著三星獅練球,據說胖得跟相撲一樣(本來就很豬頭)
回到主角裴英洙,平常stuff大約是50-50-50的組合。這場爆氣,衝到60-55-50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